找到相关内容154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施設

    杖、八句、穀聚、花聚等集合概念。「近置施設」,是像「二、三、四」這樣的接續概念。「相當施設」,是相當於其概念之實法存在場合的施設。是指例如地、火、堅性、熱性等,第一次性實在物的概念。「相續施設」,是...指由四大等所組成的瓶、衣等第二次元性存在;依存於假有的假法,是由人、樹木等所組成的軍、林等第三次性存在。此二種假法,相當於《婆沙論》的和合有、假有。其次,「相待有」等同於《婆沙論》的相待有。   ...

    水野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248000.html
  • 無為法

    立體的內容,被平面的、單一性的做解釋。在阿含中,無為的概念被放在不同於有為世間的次;但是在阿毘達磨,無為則是無變化的存在,被放在與變化存在的有為相同之次。而無為的解釋及內容,在部派間產生了差異,以現...

    水野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348001.html
  • 无我与空

    无我与空  一  [235]佛教说无我或空,是为了实践无我、实现空的实践活动,在这实践的支持下,而叙述无我或空的理论。因此,无我与空离开其实践后,就几乎变得没有意义,或者产生误解,以为它只是理论,用头...

    水野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348002.html
  • 心、心所思想的產生過程

    心、心所思想的產生過程  一 [247]所謂「心、心所」,即心與心所。俱舍宗或法相宗中,將一切萬法分類成五位七十五法或五位百法,心、心所即相當於其中的二位四十七法或二位五十九法。又,巴利佛教將一切...

    水野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448003.html
  •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

    一样;承袭大众部系的心性说,则发展为大乘如来藏思想。92 也就是,从心性本净说,发展为如来藏清净说,以及净乐常我的真如佛性说,成为极为详细的哲学说。乃至后来有统合融和法相说与法性说者,更进一步的则有道...

    水野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448004.html
  • 心性本淨之意義

    根。進而產生追求人生終極目標、圓滿狀態的三無漏根之力量,乃至由最後的具知根而達到完全的證悟。即所謂「自然法爾」、「以無義為義」。心的作用達到無我無執、自由自在的圓滿狀態。 但是,道禪師不將佛性視為...1、小川一乘《印度大乘佛教之如來藏、佛性之研究》4頁以下等等。 2 參見水野弘「根Indriya」(《印度學佛教學研究》13之2、39頁以下。收錄於本選集第二冊)。 3 參見Pa&#...

    水野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548005.html
  • 业  一、与业有关之原语  [159]除了“业”(karman)这个原语及其概念之外,在佛教的教理或概念中,对佛教徒本身而言,似乎也有不少是十分暧昧而笼统的。对佛教以外的一般人而言,有许多令他们无法理...

    水野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548006.html
  • 有部、经部等对于心、心所的论争

    有部、经部等对于心、心所的论争   一、序说   [263]心所法的发展是在初期佛教之后。在汉译阿含中,虽然有“心所”之名,但是那当然是后世的事情,在巴利圣典尼柯耶中,无法...

    水野弘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548007.html
  •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

   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   一、序言   [181]业karma的概念在佛教之前即已存在于因果业报说中,直至今日也被使用于印度,而且透过佛教流布至东方各地区。此场合的业与轮回转生有密切的关系。例如,从通...

    水野弘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648008.html
  • 原始佛教的生命观

    原始佛教的生命观   [3]在原始佛教中,对于人类乃至一般动物的生命,是做如何的考察或抱持何种态度呢?我认为可从三方面来看:(A)对其他生命或人格,(B)对自己的生命或生活,(C)对生命的客观性见解。...

    水野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5648009.html